2025年3月16日,本校在「微信創新實驗室.小程序全球創新挑戰賽」獲獎的同學李焯軒和温慶煜參加了由騰訊主辦的「青年科技向善日」活動,並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介紹微信小程序製作。
在活動上,本校學生向陳司長分享了他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學習經驗及編程技巧,並展示了他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程式介面。陳司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表示讚賞,並強調了科技教育在當前社會中的重要性。
培僑中學一直致力於發展學生的科技能力,通過課程和活動促進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得到騰訊公司的邀請,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為香港的創科發展貢獻力量。未來,我校將繼續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助力他們成為未來的科技領航者。
更多資訊:
財政司司長隨筆
2025年3月16日,
https://www.fso.gov.hk/chi/blog/blog20250316.htm?fbclid=IwY2xjawJEeS9leHRuA2FlbQIxMAABHf_m9bzhBkWOUTmZ5PKnSfoeGgTk7JQBXHHD728YsH5WSeByv645a4Q8WA_aem_t8KB62VUT02301LH9gV0NQ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為加強同學對憲法的認識,弘揚憲法精神,本校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三軍儀仗隊來校為師生舉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蔡若蓮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王偉明部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梁宏正副局長、培僑教育機構董事會副主席曾鈺成校監、香港立法會鄧飛議員和楊永杰議員、培僑中學校友會張華峰永遠榮譽會長和李詠怡會長、香港升旗隊總會周世耀主席、培僑中學盧富球校董和培僑中學家長教師會施偉雄理事長等。
上午八時許,解放軍駐港部隊三軍儀仗隊入場,升旗儀式正式開始。伴隨著雄壯激昂的國歌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現場近千名師生肅立致敬,場面肅穆而充滿愛國情懷。 5A班王藝諾同學在「國旗下講話」環節指出國家憲法日是憲法的教育日、普及日。身為學生,要尊重和維護以憲法為國家的根本法,共同為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應有貢獻。5B班紀秋旭同學則分享早前在遼寧瀋陽參加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的感受。她表示新時代的青年人,有責任繼承烈士們的遺志,發揚他們的精神,刻苦學習,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奮鬥。
伍煥杰校長表示,學校在國家憲法日這一特別日子舉行升旗儀式,是為了讓同學瞭解憲法的意義。「身為中國人,我們都應該更多地認識憲法、學習憲法、維護憲法、尊重憲法,做知法、懂法、護法、守法的好公民。」
傳媒報道:
2024年國家憲法日升旗儀式
國家憲法日特別活動:香港培僑中學隆重舉行升旗儀式
2024年12月4日,HK Plus,
https://fb.watch/wgdYGaiQiX/
國家憲法日特別活動:香港培僑中學隆重舉行升旗儀式
2024年12月5日,央視頻
https://w.yangshipin.cn/video?type=0&vid=s0000264th2&ptag=yangshipincp
為了激發青年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及培僑中學於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主辦講座「2024『科創大講堂』對話人生科研路.與高福院士共探科學求索之路」。該講座在培僑中學禮堂舉行,吸引了過百名培僑中學的理科學生參加。
學校很榮幸迎來了是次講座的嘉賓講者高福院士,分享他的求學和科研經歷,帶領我們共探科學求索之路。高福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是新冠病毒的發現者,是研發全球首個臨床獲批使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藥物和第一個獲批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的先鋒者。高福院士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抗病毒手段等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為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撑。
高院士在講座上分享了他個人的求學經歷,並探討科研的挑戰與機遇。他的經驗與見解,為學生們提供寶貴的啟發。在問答環節,學生們踴躍提問,與高院士進行深入交流。高院士均逐一釐清學生對科學研究的困惑,同時漸漸增進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並贈送兩本他的著作給學生們,《關上疾病之門》和《流感病毒:躲也躲不過的敵人》,鼓勵學生在科研上好好學習。
紀同學表示:對科學的無趣之感完全被高福院士的幽默風趣給打敗了,高院士生動地向學生們展示他一路走來的學習道路,從高中到大學,仍舊不怕漫漫求學路的冗長,決定前往英國美國等國家求學,在海外待了二十年,回國後積極投入到國家的研究中。「活到老學到老」,紀同學認為高福院士以身作責,告訴大家學海無涯的道理。吳同學說,高院士探討了近年全球面臨的大流行病,分析了科學界在疫情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全球攜手合作應對的重要性;讓他深明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作為科學專家學者,不僅擁有深厚的學識,更有著長遠且廣闊的視野,堅定了他報效社會的心志。
藉著「共探科學求索之路」的機會,培僑中學還進行了簡單的支票捐贈儀式。黃超蘭教授向培僑中學捐贈港幣50萬圓,作為培僑中學教育發展基金,捐款用於每年資助一名優秀學生到任何一所世界百名內的大學、一個該學生能申請到的實驗室,鼓勵學生在物理、化學、數學、電腦、醫學領域學習。黃教授是我們培僑中學的校友,現任北京協和醫院長聘教授,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精准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長聘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等。
我們相信這次與高福院士的對話人生科研路,讓學生們更加了解科研世界,並激發了學生求學之心、報效社會之志。在高院士及黃教授的鼓勵下,我們期待學生們學有所成,將來為世界科研、為人類福祉作貢獻!
簡介及目標
由英國引進香港的「Race To the Line micro:bit英國模型火箭車比賽」,是全港首個集科學、科技、工程學、數學及設計等範疇於一身的國際性模型火箭車競速比賽。
應用跨學科技巧 提升學生解難能力
學生可透過親手設計及製作屬於自己的模型火箭車,學習及應用相關數理知識,如風阻、摩擦力等;在探索的過程中更能掌握解難技巧,激發學習潛能。
活用科技 親身體驗真實的工程設計循環
比賽藉爭取最快成績為目標,鼓勵學生應用不同科技(如物理模擬程式及3D設計程式)來設計、製作、測試及改良模型火箭車,亦可藉此讓學生親身體驗一個真實的工程設計循環過程。
比賽資料
日 期: 2024年12月7日 (星期六)
時 間: 上午9:00至下午1:00(請於8:45前報到)
地 點: 培僑中學 (香港北角天后廟道190號)
對 象: 小四至小六學生
毋須製作火箭車經驗,會有導師於工作坊教授火箭車製作,適合初學者。
參賽名額: 25隊
參賽人數: 每隊3位學生及1位帶隊老師
如報名隊伍超過上限,將以抽籤決定入選隊伍。
奬 品: 冠軍隊伍 九百元書券及獎盃一個
亞軍隊伍 六百元書券及獎盃一個
季軍隊伍 四百五十元書券及獎盃一個
優異獎(三隊) 一百五十元書券
每位參賽者均獲頒發參與證書
報名方法: 請完成此報名表格,報名以本校電郵回覆作實。
*如參賽學生名單有更改,請儘早以電郵通知本校: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截止報名日期: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入選通知: 2024年11月27日於本校網站內發布,並以電郵通知入選隊伍。
費 用: 全免
比賽流程
8:30-8:45 參賽者報到
9:00-9:40 火箭車知識講座
9:50-11:30 火箭車製作工作坊
11:40-12:40 火箭車比賽
12:40-13:00 頒獎
參賽要求
- 參賽學生需穿著整齊校服或學校體育服。
- 參賽學生需於當日上午8:45前,帶同學生證登記。
- 參賽學生可選帶以下繪畫工具美化火箭車:
- 麥克筆(油性及水性皆可);
- 蠟筆;
- 原子筆
比賽規則
- 火箭車會以壓縮氣體驅動發射,進行計時競速賽。
- 火箭車將會通過賽道中的紅外線計時閘,並計算出火箭車通過紅外線計時閘的時間。
時間最短的獲勝。
- 參賽隊伍需使用大會提供材料,並在工作坊內即場製作比賽用火箭車。
- 工作坊內會有導師教授火箭車製作。火箭車設計及製作要求,將於工作坊內說明。
- 火箭車必須以完整的狀態完成賽事。
如有火箭車主要部件(如車輪)出現嚴重破損或脫落,其成績將不會被計算。
- 其他規則參照 Race To The Line 官方比賽規則。
- 大會對賽事的規則保留最終決定權。
查詢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本校2566 2317,與校務處陳明小姐聯絡。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7月24日給香港培僑中學中四級全體學生回信和勉勵香港學生,展示國家領導人對香港教育的高度重視。2024年7月,正值習主席回信一周年之際,香港教育局聯合培僑中學共同舉辦此分享會,特邀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長王偉明博士、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先生、培僑中學校監曾鈺成先生、《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以及來自十多所中學的師生一起參與活動,回顧過去一年香港各界如何具體落實習主席回信精神,包括通過組織不同的學生內地交流和考察活動,幫助學生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厚植家國情懷。
活動上,培僑中學校監曾鈺成先生在致歡迎辭時提到,習近平主席去年七月給培僑中學同學的回信,不但對全校師生是極大的鼓舞,同時也為學校辦好愛國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他分別從學校過去一年在中國傳統文化、航天海洋科技、愛國主義教育多方面組織的考察和實踐活動作出總結,希望能身體力行地踐行習主席回信中的「厚植家國情懷、錘鍊過硬本領」。
隨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在分享會中回顧了習近平主席於去年7月24日給香港培僑中學學生回信的重要時刻,表達了習主席對香港年輕一代的深切期望。她強調,教育局在過去一年中積極落實習主席的回信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目標,致力於培養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年輕一代。蔡局長詳細介紹了教育局在優化課程、開發教學資源、提供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努力,並特別提到了支持學校組織全方位學習活動,如內地交流和考察,以拓寬學生視野。她還對學界和學生的積極參與表示感謝,並提到自去年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後,教育局迅速開展與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相結合的內地考察活動,至今已有近95,000名學生參與。此外,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超過100,000個交流名額,確保每位學生在中小學階段至少有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國家的最新發展和成就。
在分享會上,培僑中學的師生代表分享了回信給他們帶來的啓發。學生代表表示內地參訪活動讓他們更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教師代表則分享如何配合課程發展,在課堂內外推展愛國主義教育。培僑中學學生其後與出席活動的其他中學學生,就航天、內地及「一帶一路」地區考察,以及體藝學習經歷主題,作小組分享交流。
參與貴州義教團的培僑師生表示,當城市年輕人在深入了解貴州後,發現了一個與刻板印象不同的多彩世界。他們被貴州的自然美景、民族文化、科技成就所震撼,並在義教過程中與當地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繫。這次經歷不僅讓他們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也激發了他們對教育公平的追求,決心將這份愛和希望繼續傳遞下去。
參與馬來西亞團的師生代表和我們分享,正值「一帶一路」十周年主題活動,學生們通過海報比賽、徵文和實地考察,深刻理解了「一帶一路」的深遠意義和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馬來西亞考察之旅不僅增進了對中馬歷史交流的認識,也見證了「一帶一路」在促進當地經濟、文化交流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考察之旅」課程的師生代表在分享中談到,這次交流讓學生們跳出課堂,實地考察培養見識,開拓視野。在港府鼓勵下,學生們進一步明確未來規劃。籌備過程中,學校得到多所院校和企業支持,安排了大學園區參觀、學生交流和科創企業考察等活動。出發前,班主任指導製作班徽、班服和團刊,增強合作與凝聚力。考察活動與班級學習特點相結合,如中四級A班考察廣州中醫藥博物館,B班考察東莞環保電力公司,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而培僑中學籃球隊也和大家分享了他們在奪冠路上經歷的重重挫折,通過不懈努力和堅定信念,他們從失敗中學習,逐漸成長為團結一心的強隊。隊長麥偉迪在台灣集訓期間意識到心態的重要性,從放棄到堅持,設立目標,帶領團隊在訓練中不斷進步。即使面臨強大的對手和新環境,團隊也選擇堅持,最終贏得亞軍和季軍。籃球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身體,更培養了堅定的意志,激勵他們早日成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團隊的團結互助和相互支持,讓他們在逆境中更加堅強,最終在領獎台上傲然挺立,展現了團隊的力量和精神。
習主席回信一周年紀念活動的圓滿落幕,令學界不僅回顧了過去一年的成長與收穫,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繫,展現了學校社區的團結與活力。展望未來,培僑中學將繼續秉承教育初心,不斷探索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台和更豐富的成長機會。期待在新的一年裏,能夠與所有師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朋友攜手前進,共同牢記習主席的囑咐,書寫培僑中學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