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班 邱煒杰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古人曾寫下不朽詩句,抒發對月亮的好奇與嚮往,在那個沒有發達科技的年代,人們對月亮充斥著無限的遐想,縱使是蘇軾、李白、陶淵明等名垂千古的詩人,都曾或多或少在詩句中引用月兒,人類對月的渴望可見一斑。

轉眼已千年有餘,時間來到1991,我國航太事業的飛速發展使得古時人們的幻想得以實現,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深入月球去到其背面進行探索。

前往月背,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其難度更是超乎想像。第一個難題便是月背的環境,眾所周知,月球並不會發光,它只是反射太陽的光線,在這期間沒有大氣層的月球將要面臨的是太陽的直接照射,正因此,白天月球背面的溫度可以達到恐怖的127攝氏度,而夜晚則會降低到-183攝氏度,這溫差宛如弱水之隔。而且月球背面還有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地形凹凸不平極難探索。再加上我們是第一個前去探索的國家,沒有先人的經驗可以參考,使得探索難度雪上加霜。

可身為中國科學家,在面對困難時又怎能輕言放棄!沒有經驗?那就創造經驗!

2004年旨在對月球表面進行探測的“嫦娥計畫”正式啟動,截至目前,累計發射了五發探月火箭,這些“嫦娥仙子”不僅為前往月背的“玉兔”探測了地形,更為航太工作者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讓“玉兔”們更加方便。2013年,經歷漫長的分析與嚴謹的計算,玉兔一號終於是在嫦娥三號的護送下登上了月球表面,雖然因機械故障只行動了114.8米,但這對於探月工程來說卻已經是歷史性的突破。

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驗,科學家們隨即定下了更為宏大的目標,去月背。玉兔二號因此而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攜“玉兔”二號登陸月球背面,並開展相關探測工作。科學家們小心翼翼地控制著“玉兔”二號走出的每一步,深怕一個閃失,落入深淵之中。好在有驚無險,“玉兔”二號到達了指定座標,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時至今日,“二兔子”其實已經累計為我國在月背工作四年之久了,傳回的偵測圖片和相關資料更是創造了非凡的價值。

正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提到中秋就不得不提古時代代相傳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而如今距離我們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了。我不禁感慨,古時人們又怎能想到這一神話能成真呢?

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我國科學家們拼搏,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他們在默默無聞的推動時代的車輪,是他們不斷革新技術,促進中國的探月工程。他們的名字或許不被人銘記,他們或許獻出了一生的時間,但他們仍願意鞠躬盡瘁,壯大我國的實力。他們實現了嫦娥奔月的神話,也譜寫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