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歷代詩人所撰寫的詩詞歌賦,大都流露出作者的家國情懷,學生透過朗誦他們的作品,定必能夠提升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水平。由中國文化院、朗園文化教育基金、培僑中學主辦,交通銀行及詩藝普通話教學中心協辦的「第三屆紫荊盃全港小學德育及公民教育朗誦比賽」,於4 月25 日在培僑中學舉行。評審表示,今屆賽事學生水平高,盼望他們能夠從中了解更多中國文化,提升德育水平。

要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閱讀詩、詞、散文是不二之選。培僑中學校長招祥麒博士認為, 學童成長時, 除了學習知識外, 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至為重要, 當中包括了孝道及愛國情懷。學生要詳細了解中國傳統思想, 朗誦是最好的方法。

「朗誦要求學生透澈了解朗誦的文體,包括文章的表象和內蘊,體味作品精神。此外,表演者演繹時也要代入作者的情境,才能夠細膩地把作者的『心畫心聲』重現出來。」協辦機構詩藝普通話教學中心總監馬小蘭也認同,表現者必須從作者的角度演繹出來,透過多讀多練,有效培養學生對中文的興趣。此外,她認為朗誦更可鍛鍊表演者的自信心及表達能力: 「透過朗誦,讓學生敢於站在人前表演,有利增強他們的膽量。」

培養道德觀提升語文能力

朗誦比賽分為粵語組及普通話組,學生透過朗誦陸游、辛棄疾、王昌齡及冰心的作品,鼓勵他們以「字正腔圓, 情態真切」的技巧, 朗誦優秀的作品,從而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招校長表示, 陸游及王昌齡兩篇作品流露愛國情懷,辛棄疾的作品表達追求個人的理想,冰心則利用溫婉的文字歌頌母愛的偉大, 「藉着他們的作品,讓學生學習他們高尚的情操。」

有30 多年朗誦及中文教學經驗的馬小蘭表示,朗讀有六大要素,只要掌握這些技巧,朗誦時便能得心應手: 「學生需要透澈理解整篇誦材,也要運用想像力,嘗試代入作者當時的環境及情感,朗誦時也要注意咬字發音,節奏停頓也要得宜,手勢要運用恰當,情感方面也要真摯,才能夠演繹好一篇誦材。」

今年比賽有33 間學校,共派出149 名學生參加,水平十分高,學生的朗誦技巧亦得到評審的讚賞。大會評審之一周鑑超表示,今屆參賽學生水準不俗,演繹誦材時也十分到位,相信背後下了不少苦功。此外,他又建議學生朗誦時應注意咬字吐音,也要注重語調的高低,才能把誦材演繹得更好。另一評判孫觀琳亦建議參賽學生於朗誦時投入更多感情及注意停頓,才能夠帶觀眾代入詩詞當中。

得獎學生分享

黃子晴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粵語朗誦組冠軍

「我覺得朗誦十分有趣,今次得到媽媽的鼓勵,參加比賽。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準備,除了背誦誦材之外,也需要加入情感。過程雖然辛苦,但獲得冠軍也感到十分值得。比賽過程中,我運用了吟誦的方式演繹誦材,把詩詞中的意境『唱』出來,也使評判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未來我仍會積極參與紫荊盃朗誦比賽。」

鄺思晴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普通話朗誦組冠軍

「我覺得這個朗誦比賽十分有意義,除了能夠提升個人的朗誦技巧外,也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及其演繹誦材的技巧,擴闊眼界。透過比賽,讓我感受到古時詩人的愛國精神,此外,通過背誦冰心的作品,使我領略到母親對我的愛護。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準備比賽,一方面需要了解誦材的意思,另一方面也需要認識誦材背後的歷史及意思,使我更容易代入作者的情感。雖然整個過程很辛苦,但未來仍想參加比賽,提升自己的朗誦技巧。」

明報
文章編號: 20150518004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