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青藤計劃由2014 年舉辦至今已踏入第三屆,早前東區民政事務處假鰂魚涌社區會堂舉行「東區青藤迎新典禮」暨「乘風破浪研討會」,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蒞臨支持,多位社會領袖出席分享成功之道,區內校長、教師、學生和東區青年網絡青年、「東區青藤計劃」畢業學員及第三屆新學員濟濟一堂,助新一屆學生踏上前路。

《2014 年施政報告》提出從教育、就業和全人發展三方面培育青少年,東區民政事務處在2014/15年度推出「東區青藤」計劃。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鄧如欣表示: 「青藤計劃較以往在東區推行的青年計劃更加深入,希望以青藤成員帶動其他青年參與,建立東區青年網絡。學員透過全年活動培訓達到「助人自助、磨練自已、回饋社會」的目標,促使學生透過各類活動探索自己的路向。」

為了從不同層面了解香港社會的運作,計劃帶領學員參觀各類大型企業、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例如酒店、主題公園、天文台、民航處、金融管理局、入境事務處、警務處等。鄧專員表示: 「計劃內容每年有新元素,將經濟、政府及民生等方面的內容,以輕鬆及直接方法帶給學員。三屆『乘風破浪研討會』都邀請到星級嘉賓撥冗分享,包括前警務處處長李明逵、探險家李樂詩、著名音樂人雷頌德,來自工商業界的鍾志平、陳國民、嚴志明、黃永光,以及武術界的鄭家豪。另外又舉辦青年領袖訓練營、內地探訪及海外交流,曾到訪東莞、武漢、北京及首爾等地,讓學生了解內地及海外地區的狀況,與海外同年紀高中生作深入交流。學員需要在畢業禮上將全年所學,透過統籌及表演節目,以活潑方式展示給區內青年欣賞。」

鄧專員認為完成訓練的學員跟面試時明顯成長了,談吐更成熟,思考及判斷更深入。她強調:「民政處在推行計劃上擔當協調角色,將社會各界及政府部門的資源和力量配合到計劃設計上,為年輕人搭建平台,讓他們擴闊眼界,期望畢業學員能夠繼續支持,為計劃的未來發展出力。」

到訪首爾獲難得體驗

首兩屆學生都曾到訪首爾交流。第一屆畢業生聖貞德中學馮柏皓表示: 「到當地國際學校跟學生見面,我們分享了自製的微電影,他們則帶來樂團表演。大家又各自分享居住地的生活和文化,發現韓國學生懂得多種語言,體格又好,彼此的學習情況很相似。」

韓風在香港盛行,無論影視或音樂節目隨處可見。第二屆畢業生培僑中學陳沛誠表示: 「我們參觀SBS 電視台,負責綜藝節目《Running Man》以及《叢林的法則》的監製介紹籌拍節目的情況,作為一個電視觀眾是無法知悉的。」陳沛誠及後在畢業禮上表演K-POP 和在研討會擔當司儀。他直言: 「青藤給我突破框框, 挑戰自我的機會。」

慈幼英文學校蔡祖彝表示: 「以往只從網上的花邊新聞認識韓國,但未必真正了解當地,透過延世大學講座對當地經濟特性和文化歷史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蘇浙公學錢熙補充: 「有幸在當地學跳K-POP,之後還在青藤的畢業禮上演出,感覺難得。」

各屆學生建立深厚友誼

青藤為參加學生安排連串精采活動,首屆畢業學員筲箕灣官立中學陳天美坦言: 「最初沒有預期計劃如此好玩及到訪很多地方,很難得可參觀國泰城模擬駕駛倉。」文理書院(香港)林峰表示: 「除了韓國交流團,參觀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也很吸引,可以認識不同學校的學生,感覺青藤是大家庭。」

青藤訓練歷時近一年,卻無礙學生讀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陳杏妍認為: 「在讀書以外參與青藤的活動,反而有助放鬆心情,令學習效果更好。」聖馬可中學李俊源亦強調在計劃中有很多得着。「我不是參與青藤,我就是青藤。這個身分給我歸屬感,因此想以畢業生身分繼續參與活動。」

參加計劃的學生由互相不認識到成為好友,過去兩屆大部分畢業生,都回來參與新一屆青藤迎新典禮,可見他們對青藤充滿歸屬感。林峰表示: 「我們在出訪韓國前一起製作微電影,日以繼夜,投入大量時間準備拍攝工作,不單建立了深厚感情,在過程中還學到合作和溝通。」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施寶瓏也認為: 「為畢業禮的K-POP 表演,雖然要在兩星期內每晚由八時練到十時,但卻是我們感情昇華的關鍵。熟習舞步的學員還特意將舞步拆細,以一對三方式分組練習,耐心教導。」學員雖來自不同學校,但在過程中互相體諒和扶持,反令感情更加深厚。

第三屆學生有意傳承青藤理念

衛理中學劉皓光是今年計劃的學生,他看到同校的第一屆青藤師兄,當年在出訪韓國交流後於社交平台發放了40 項信息,發現青藤的活動十分精采。他說: 「參加後才知道青藤是一個很大的青年網絡,是一個大家庭,師兄師姐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很想跟他們一樣將青藤理念實踐到個人生活上。看見他們到來支持新學員,我也想擔起這個工作,繼續傳承青藤精神。」

青藤畢業生不單繼續參與青藤活動,更自發籌組和參與社區活動,貢獻社會。筲箕灣官立中學吳卓藍謂: 「我們以簡單直接方法服務社會,由南區郊野行山徑步往東區,把沿途撿到的垃圾帶回巿區才棄掉。」陳沛誠也認同以簡單方法回饋社會。他說: 「我們自發參與惜食堂工作,幫手預備食材及分發飯盒給有需要人士,藉此機會見面和做有意義的事。畢業後履行回饋社會的責任,這才是青藤。」

計劃顧問:期望學生貢獻社會計劃顧問李德權也曾參與青年領袖計劃,從而踏上社區服務之路。他表示: 「有別於以往青年領袖訓練班以知識傳授為主,青藤屬於創新的領袖訓練計劃,既有機構及社區人士分享成功經驗,也有內地及海外交流,給學生擴闊視野,從實踐中有更多得着。」

他表示: 「現今青年一般較自我中心,但經過青藤洗禮,學員在當中共同學習,互相影響,卻出現很大的化學作用。學生由最初旁觀者心態,到畢業後仍樂於回來參與其中,能說出有『家的感覺』,學生有此心態,證明計劃成功。期望學生繼續傳承計劃理念,幫助其他青年。」

計劃另一位顧問廖錦興亦認為: 「14、15 歲是很重要和難忘的人生階段,雖然學員在短短數月所學有限,但他們產生的正能量,並願意將青藤的理念傳承才是最重要。他們各有所長,友情深厚,相信日後在社會不同角落相遇,一定能合力貢獻社會。」

特約專輯